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奏乞两府兼判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一、《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
臣谨按三代之制,皆立三公,建六卿
太公、周公、召公,周之三公也,以论道经邦为师傅。
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禁,冬官司空掌邦土,此周之六卿也。
各帅其属,以佐王理邦国。
大事从其长,小事则专达。
亦以三公六卿之职,取其重也。
周用此制,而王道大兴,世祚绵久,至八百年。
我国家有周之天下,未能行周之制,亦当约而申之,以治天下,则可卜长世之业矣。
中书天官冢宰之任,枢密院古夏官司马之任。
地官春官秋官冬官之职,各散于群有司,皆无六卿之正,又无三公兼领之重。
两府间惟进拟差除,多循资级,评论赏罚,各遵条例之外,上不专三公论道之职,下不专六卿佐王之业,虽庶政不修,天下不理,咎将安归?
臣请朝廷于百职中选其务之重者,命辅臣兼领其纲要,体周之三公下兼其六卿法周六卿各帅其属,以佐理邦国。
唐贞元中,诏宰相齐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刘滋吏部崔造判户部工部
又尝命宰相兼诸路盐铁、转运使
宰相下兼其职,以重其事也。
其不修举者,朝廷得以责之。
辅臣任责,则庶政之弊可救,天下之治可期,惟陛下裁择。
一、审官是京朝官所集之府,固当区别善恶,黜陟幽明,使贤者知劝。
岁终,书其一岁黜陟之数,以何等功而进者几人,以何等罪而退者几人,各分其类,具目进呈。
一、吏部流内铨条诏程式,颇闻烦碎。
权势之与孤寒,优便之与远恶,在乎均平恻隐,方协至公。
况群材所聚,倚在铨品,亦天官冢宰之任也。
臣请命辅臣兼判。
每至岁终,书其一岁之黜陟,以何等功而进者几人,以何等罪而退者几人,各分其类,具目进呈。
一、国子监及诸道郡学,聚天下之士,讲议诗书,服习礼乐,长养贤俊,为国器用。
此地官司徒之职也。
臣请命辅臣兼判,以总天下郡学
每遇科场开日,或有德行文学之士乡里所推重者,不以应举不应举,许郡学士众举履行善状,诣所属荐举。
逐处官员更体量名实相副者,保明闻奏,当议别行敦遣,以劝天下之士。
一、三司天下金谷之府。
今窘于财用,经费以艰,刻剥既深,生灵重困。
宜疏通利源,以救天下之弊。
此地官司徒之政也。
臣请命辅臣兼判。
此当今之急务。
每至岁终,尽其减省冗费之数,增息财利之数,蠲放困穷之数,具目进呈。
一、司农寺管天下常平仓,本欲凶岁用济生民,今逐处弛慢,不为急务。
仓廪渐虚,灾伤无备,赤子之命,委于沟壑。
又劝农之政,新颁诏令,其天下官员劝课劳绩,并合委本寺考校以闻。
此亦地官司徒之政也。
臣请命辅臣兼判。
每岁终以诸道常平仓增损之数,并亲民官劝课功状之优者,具目进呈。
一、太常礼院用历代之礼,或不谨于典法,随时绵蕝,纲纪寖坏,制度日隳。
太常寺用历代之乐,或八音失序,慢于大祀,则神祇不享,祸罚可召。
春官宗伯之职,朝廷之所重也。
臣请命辅臣兼判。
至岁终具礼乐有所损益,或废坠有所修举,画一进呈。
一、三班院使臣数千人,其品流至杂,难于区别,磨勘差遣,日有荣悴。
臣请命辅臣兼判。
常选可用于边陲,或可委以钱谷,或可付以亲民,或可任以殄寇,至岁终以所选人数,具目进呈。
一、殿前马步军司总辖诸军,其体最大。
更戍边鄙,要在均平。
拣擢材勇,责其精当。
至于战阵之法,号令之要,皆须服习。
夏官司马之政也。
臣请命辅臣兼判。
至每岁终,以将校选擢之数,军旅服习之效,具目进呈。
一、审刑大理寺评天下之法,生死荣辱,系于笔下。
祸及非辜,怨动天地,故五帝三王尽心此道,即秋官司寇之政也。
臣请命辅臣兼判。
每至岁终,具天下断案中大辟、流罪以特恩减放并法寺辨明出入人数进呈。
一、刑部一司,详覆天下已断文案。
凡天下诉冤之奏,尽委刑部辩之,此亦秋官司寇之政也。
官属寡弱,与审刑大理寺势不相敌,岂敢尽行駮正?
故沈冤之人,十无一雪。
臣请命辅臣兼判。
至每岁终,具天下断案详覆到差失公事并辩雪过负冤人数进呈。
右,伏望圣慈各委辅臣兼判前件职司
其创置新规、更改前弊、官吏黜陟、刑法轻重、事有利害者,并令兼判辅臣与夺。
其大体者,别具奏呈,令中书枢密院更从佥议,然后奏取敕裁。
其逐司常务,即主判官员依旧施行。
再奏乞两府兼判104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
臣昨上愚见,乞诏两地辅臣兼领要务。
盖欲朝廷纲纪并举,以救因循之弊。
伏以三代命官,以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按于书传,则三公兼卿事。
又汉以三公分部九卿,唐以六尚书分部二十四司,亦尝命宰相兼领事任,著于方册。
我国家承五代破散之弊,未能复三代汉唐之制,事多权宜。
中书冢宰之任,而四人或五人共司一职。
枢密院大司马之任,亦四人或五人共司一职。
上不专三公论道之事,下不兼六卿分职之业。
六尚书九卿之位,皆无正官,并是权假
三司审刑大理寺审官院、流内铨、司农寺之类,是朝廷六官九卿之职,而皆用人权知权判,无一正官,莫安其职。
臣到阙数月间,见审刑院梁适、宋祁、丁度三人权判,其审官院富弼、王拱辰、孙抃三人权判,本曹尽非正官,数易无定,大臣又不任责,岂是永图!
今二虏至强,四方多事,兵戈尚息,财利已乏,生民久困,苛政未宽。
设有饥馑相仍,盗寇竞起,将何以定,天下可忧。
国家当令大臣各竭其力,以持危坠之势。
如欲复三公九卿六尚书之位,则体大难举,卒不可定。
愿陛下从臣前议,且诏两地辅臣兼领要务,庶几可济。
陛下既能责两地之职业,大臣必能振百司之纲纪;
纲纪备用,则政令既行;
政令既行,则天下自理。
使吏安其职,民乐其业,虽有夷狄,而中国明盛,彼不我轻;
虽有水旱,而百姓富庶,自不为乱。
然后社稷可久,生灵无祸。
臣非才多难,分甘远弃,蒙陛下擢居辅列,夙夜思报,臣愿为百司中领一最重难处。
如朝廷不以职业责于辅臣,而伺其私有过咎,然后废黜,臣恐人人自全,但求免过,无补国家之政,不为社稷之福。
臣无任再三冒昧恳切之至。
进呈周朝三公六卿汉朝宰臣兼判事/周官:
三公/太(天子所师法。)太傅(傅相天子。)太保/保安天子。)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三公之官,不必备员,惟其人有德乃处之。)
六卿/天官卿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今中书之任也。)
地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春官卿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夏官卿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今枢密院之任也。)
秋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冬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属谓大夫也,每卿之属六十官。),以倡九牧,阜成兆民(以倡导九州牧伯,大成兆民之性命。)
岁终,天子斋戒受谏(谏当有所改为。)
六卿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质犹平,平其计。)
百官斋戒受质(受平报。)
然后休老劳农(飨食之。),成岁事(断计要。),制国用。
《周礼》大司徒职云:二卿则公一人。
郑注云:三公者,内与王询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
《周礼正义》云:三公下兼六卿
《尚书》孔安国注曰:冢宰第一,召公领之。
司徒第二,芮伯为之。
宗伯第三,彤伯为之。
司马第四,毕公领之。
周时三公各兼一卿之职。
汉制三公分部九卿
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
司徒所部:太仆鸿胪廷尉三卿
司空所部:宗正、少府、司农三卿
唐太宗朝,宰臣兼职事:
萧瑀内外考绩委之司会(唐之尚书省,今之三司
高士廉太子少师,特令掌选。
杜如晦知选事。
马周中书令右庶子
戴胄专掌选事。
中宗朝,宰臣崔湜郑愔同知选事。
代宗朝,宰臣元载度支转运使刘晏度支盐铁诸道铸钱等事使。
德宗朝,宰臣乔琳京畿观察使窦参转运使齐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刘滋吏部崔造判户部工部
文宗朝,宰臣杨嗣复、李珏同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李珏依旧判户部郑覃判国子祭酒
武宗朝,宰臣杜琮判度支盐铁转运使曹确充延资库使
皇朝开宝中宰臣薛居正淮南岭南湖南路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同列沈义伦荆南剑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
开拓辅臣兼领职任条目:
三司司农寺/今戎事未息,三司主天下大计,而财力已困。
司农寺管天下常平仓,以备水旱,赈救生民,亦可督天下劝农之政。
今委辅臣一员兼掌,重为经制,取天下岁入之利,并岁给之数较之。
有所不足,则须专置农官,以广天地之利。
大变商法,以行山海之货。
每至岁终,具天下减省冗费之目,增息财用之法,蠲放困穷之数,并常平仓增收赈发之数,及取天下官吏劝农课绩之优者,画一进呈。
群牧司/今诸路骑兵绝未精强,诸军阙马,人多相与咨怨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专修马政,较之汉唐增葺苑监,庶于多中选择,可得精强。
每至岁终,具括买并滋息之数,及拣选格尽筋骨必可带甲冲突者,方得均与诸军。
三班院/今三班使臣数千人,品流至多,难于区别。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常切选择可任边陲,或可擒寇盗,或可干钱谷,或可委亲民,每岁具所选到人数进呈,则人品自分,用无不当。
太常寺国子监/太常寺掌历代礼乐,上以奉天地宗庙,次则正朝廷,序人伦也。
国子监并天下学校,是国家育材之府。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以重其事。
每至岁终,具礼乐损益之事,并天下教育之数进呈。
审官院、流内铨/审官院、流内铨,是天下抡材之府。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每至岁终,具旌擢过京朝官若干,黜陟过选人若干进呈。
审刑大理寺刑部/经曰:刑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天下之人生死荣辱,系于笔下,祸及非辜,怨动天地。
刑部覆较天下已断文案,并天下诉冤之奏,尽得辩正
今委辅臣一员兼领,以重其事。
每至岁终,具天下断过大辟徒流若干人,并特恩宽减及法寺辩雪人数,并刑部覆校过公案若干道,辩正冤讼若干件进呈。
贤劫千佛名经 北宋 · 释惠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句容金石记》卷四
粤惟大劫初启,三界渐成。
光音布金藏之云,洪雨涵大千之界。
现优昙于大海,应贤劫以传灯。
劫长劫短,或灭或增。
灯灯不绝,佛佛继兴
度无量众,摄化有情者。
邑有开士李京、高祺、众信等,家传孝悌,誓发四宏。
继须达之遗风,作阿育之日业。
同兴奉佛之因,共结菩提之果。
各抽净贿,用刊千佛。
安窣睹波,良缘斯备,功不唐捐。
先愿皇风永扇,佛日增辉。
作地生之巨祉,为见世之津梁。
生生常奉于真风,世世长亲于佛会。
家门肃睦,祖祢超升。
同缘随喜,福果他生。
见贤劫之道场,礼龙华之弥勒。
虚空有尽,此福无穷。
大宋绍圣三年五月日。
当院徒弟同管勾僧承安、承实,当寺专管勾造塔沙门修进,当寺校勘藏经沙门惠清序文,当寺校勘长沙门从觉,当寺塔院住持沙门叔英立石,劝缘兴教禅院住持传法沙门清济,当县后行手分胡祥书,当县会首前行高祺,都会首杂事李京,同劝缘押司录事许隆、祁先。
今具舍钱施主姓名如后兴教禅院住持沙门清(□□省。),押司录事许隆、祁先、印兴、徐道,杂事李京,前行高祺(已上各二千省。),前行胡宗元、徐政、李安、经初,后行许用、王华、胡祥、经真、刘严、许宣、包象、丁和、许澄、蔡宁,乡司团首丁珉、高嵩,书手乐容、高明、经祥、戎初,贴司丁琦、胡章、孔琪、江源、张圭,厅子姚教,搯子戴忠等七人(已上各一千省。),市居本府助教仲文(三千省。),管忠政、管忠顺、王公定(巳上各二千省。)郭礼、许怡、姚德全、汪明、高庆福,刘怀信、汤世程、江仲华、陈庆、王庆颜、刘振、汪仲初、王仲德、汪宣、李迁、徐安平、高庆安、刘洙、刘滋、孙子隆、许昭庆、周辙、陈皋、张通、许世章、曹元、河北李训、王密、苗忠义(各一千省。)李京母徐氏(二千省。),妻(一千省。),江仲文妻许氏(二千省。)刘滋妻张氏六娘(一千省。),丁琦妻张慧贤(一千省。),乡居望仙乡巫銶(二千省。)句容乡田嵩(千五省。),仁信乡谭怀政,解忠昭移风乡江圭,福祚乡杨隆,孝义乡张宣,上容乡陈臻,通德乡杜晦,望仙乡巫执中、坐岐、巫仲徽、巫敦书(已上各一千省。)
金陵袁居中刊。